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聚焦>党员风采

我不能只做到行为入党,一定要做到思想入党

——西藏地勘局“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党史教育江西干部学院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2021-08-09   来源: 西勘集团 作者:李全文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井冈翠竹》这篇散文的字里行间都闪现出我儿时的记忆。

当我们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在井冈山机场的时候,我真的有点心潮澎湃,心中往已久的井冈山,心中向往的井冈山五百里林海,心中向往的井冈山红色革命圣地和井冈山上的竹子就在眼前了!眼圈里情不自禁的湿了。使我又想起了久埋心底的那句话: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走进此次“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党史教育培训班开班式的教室时,首先印入我眼帘的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所著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红色报告,以及一套崭新的红军军服。我心里想,当我穿上红军军服后我就是一名新时代的“红军战士”了,我一定要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随后赖沛龙老师给我们讲授了红色团建,我被分配到隶属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红四军三十一团,还担任了炊事班班长,心里无比的激动和自豪,我终于成为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了。

中午,指导老师陈冲老师带我们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进行现场教学,当站在烈士陵园纪念堂前时,看着眼前的109级台阶(台阶分两组:第一组有49级—象征着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组有60级—寓意烈士陵园是井冈山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听到易晗菲老师讲授“坚定执着追理想”时告诉我们,陵园中共有48000多名烈士长眠在这里,并且其中有32256名烈士属于无名烈士时我的心里一阵阵的痛,默默的低着头任凭眼泪涌出,最后是怎么走上去又怎么走下来的我真的记不得了,48000多名烈士长眠于此,静静地“守护着”这片炽热的土地,我一直在想。

茫茫中国何处去?面对当前的形势,中国共产党苦苦寻求的“反抗侵略之路、农民起义之路、改良之路、资产阶级共和国之路、国共和作之路和城市武装起义之路”都行不通或遭遇挫折。谢彦波副院长讲到这里的时候也是面容焦虑。“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紧相边,独立自主”从思想深处“跃上井冈山,建立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创立了“井冈山道路”。继而统一思想认识,严明组织纪律,“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应运而生。才有了“最后一碗米拿去当军粮,最后一尺布缝在军装上;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的军民鱼水情。

……,……

今晚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窗外的知了不知疲倦地陪了我一夜。当清脆的哨声响起,张春伟教管老师大声高喊“立正、向右看齐”时,杂乱的思绪才又瞬间恢复到“一切行动听指挥上来”,作为炊事班的一员,当看到三个团的全体战士都吃得有滋有味时,心里充满了胜利的喜悦。

在彭洁(澎湃烈士孙女、彭仕禄院士之女)和罗海曦(罗章将军之子)两位红军后代讲党史的会场,近百名“战士”正襟危坐,静静地聆听两位老前辈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和感人的瞬间。当听到彭洁老师讲到“党史是富矿”的时候,我不禁心头一紧,“富矿”?她把爷爷和父亲的人生经历结合党史讲成是“富矿”,我的脸一下就红了,我作为一名雪域高原的地质工作者,何曾想到过把学习党史当作地质找矿一样看待呢?学习党史就象我们找矿,理论联系实际,一边学习一边思考才能做到学思践悟;找矿也象学习党史一样,实际和理论紧密相连,一边探索一边钻研才能有新的重大突破。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演绎大厅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话剧“支部建在连上”的序幕徐徐拉开,将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同志率领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的全部过程进行了舞台演绎,将“支部建在连上”的精彩片段呈现给现场的观众。精彩的舞台演绎、精彩的情景再现、生动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呈现,让我对“支部建在连上”这一伟大的创举有了进一步的全新的认识,理性的认识、情感的震撼、真情的交织和深情的交融。

回想着剧情的真情画面,久久不能入睡。

天亮了,集结的号角再次吹响。

登黄洋界,瞻仰黄洋界保卫战中革命先烈们顽强抗敌、不怕牺牲的井冈山精神。(依靠群众求胜利)

重走长征路(红军挑粮小道)。

八角楼聆听卢嘉玲老师讲授“实事求是闯新路”真理的现场教学。风雨百年,青史可鉴。八角楼的灯光就是黎明的曙光,在一根灯芯的油灯暗淡的灯光下,两个月不到的时间,毛泽东同志总结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和井冈山浴火重生的苍松翠竹一道,铺陈出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

走进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学校的摇篮—龙江书院,在‘明道堂’中召开的“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红四军)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情景历历在目,好像真的出现在我的眼前一样,久久无法拭去。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珍藏了30000多件文物和20000多件珍贵文献、历史图片,是井冈山道路和井冈山精神的一个缩影,更是一间展现“井冈山道路和井冈山精神”的大课堂,激励着我继承新时代跨时代的井冈山红色革命精神传统,激发了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强意志。

毛泽东同志旧居门前,黄欣老师给我们讲授“独立自主谋发展”的深刻内涵。两间朴实的黄色土坏房,房间小得有些难堪,木板床上那一铺稻草,仿佛还散发着庄稼的味道,如此简朴,如此艰苦,装满了毛泽东同志革命最初的光荣和梦想,还散发出小米饭南瓜汤的阵阵清香。

聆听了赖宏(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授所作的“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讲坛,奔腾的思绪一下就回到了新时代的轨道列车上。培训教育学习,学什么、怎么学、为谁学、学何用的深度概括,让我对学习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知。

最后把我从“读家书、谈家风”互动教学的情景中一下拉到大井朱德、毛泽东旧居“凝心聚力共向前”和小井红军医院“艰苦奋斗攻难关”的现场教学场景中。

一周的培训学习时间转瞬即逝,回想在井冈山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场场景景,是我人生的一次醒悟,使我清醒的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中国人民的伟大。也得到一次思想的警醒,觉悟的提高,更是一次很好的党性锤炼。

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是英雄的山、是红色的山、是点燃星星之火的山。

井冈山的山是红的,井冈山的天空是红的,井冈山上的土是红的、井冈山上的石头是红的、井冈山上的树是红的、井冈山上的草是红的、井冈山上的水是红的、井冈山上的杜鹃花是红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红的,它们是48000多名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走在井冈山这块红色的土地上,看着一片片红色,回想先烈们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一个个倒在血泊中的场景,我的心一次次的颤抖,对于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工作在新时代的我来说,心灵得到了再一次净化,灵魂得到了再一次洗礼。

曾经,我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所在的岗位、所从事的工作、所承担的责任、所付出的劳动……一切的一切不只一次的报怨过、生气过。面对井冈山上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们,我无言以对,在他们面前,我没有理由报怨,没有理由生气,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没有理由不要求进步,更没有理由不好好工作。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种想当然、不是一种形式、更不是一种借口。它是一句句铁骨铮铮的誓言、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承诺、是一种动力、她是我前进的方向,工作的信心、奋斗的明灯。




上一篇:共产党人要有信

下一篇:井冈山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