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0 来源: 中心实验室
近期,由“川藏铁路沿线温泉康养旅游示范选区”项目负责人暨川藏铁路专咨委地质桥隧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带队,西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区地勘局中心实验室技术人员参与,前往林芝市巴宜区、波密县、加查县、曲松县、桑日县等地开展“川藏铁路沿线温泉康养旅游示范选区”第二次野外考察暨川藏铁路拉月隧道热害问题调查和热害热水综合利用可行性调研,通过多点实地调查、监测和检测以及专家现场研讨,项目组认为,对拉月隧道热害问题导热构造的系统性、关联性、主次关系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也提出了有效利用热害热水打造温泉旅游康养和隧道洞渣填土造地的思考。
针对拉月隧道热害问题展开专题研讨
一、拉月隧道热害问题调查和研讨。4月3日,作为川藏铁路专咨委地质桥隧组组长,在川藏铁路建设有限公司赵勇总经理、总指挥长陪同下,多吉院士带领项目组在拉月隧道施工现场,调查了4#、5#号横洞施工现场热害问题,深入横洞内查看掌子面地层出露情况、产状和构造发育特征、岩石特征及出水情况。随后与中铁一院川藏铁路工程指挥部靳宝成、杜世回、权董杰等领导、专家进行交流研讨。项目组向川藏铁路建设指挥部介绍了本次野外考查的目的和任务,赵勇总指挥长全面介绍了川藏铁路进展情况,特别是拉月隧道热害情况和防治方案。多吉院士和川藏铁路指挥部专家表示,一是目前横洞位置穿越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米林断裂位置遭遇热害,要不间断进行热害监测,同时采集岩石品和水质样品回室内进一步研究;二是拉月隧道热害成因和控热构造与本地区出露的温泉和近南北向断裂关系密切,应加强南北向断裂(F5-6、5-7等)与米林断裂(F51)对导热构造的系统性、关联性和主次关系研究。针对热害热水,多吉院士提出了有效利用热害打造温泉康养基地、隧道洞渣填土造地的初步构想,得到川藏铁路指挥部的高度认同。
4月4日,多吉院士又马不停蹄地去了拉月隧道6#横洞水平钻施工现场调查,了解到水平钻施工可能揭露到控制热水通道的断裂,多吉院士带领项目组立即奔赴东久沟展开地热地质构造调查,在东久沟发现一条宽超过150m的第四纪地层蚀变褪色、转化地质现象,验证了项目组在6#横洞内的推测。
当天,项目组还调查了通麦镇拉月村东约5km的拉月温泉,对分布于排龙藏布北岸的所有泉眼进行了现场检测和样品采集,初步掌握拉月温泉平均温度41.7℃,pH 6.29,溶解性总固体692mg/L,电导率1.82ms·cm-1,氧化还原电位-163mV。对于胃病、关节病、皮肤病及上述病症引起的颈、肩、腰、腿部疼痛有确切的康复作用。
在长青温泉考察
二、川藏铁路沿线温泉康养旅游示范选区。在完成了拉月隧道热害调查和后期研究工作部署后,多吉院士现场召开了“川藏铁路沿线温泉康养旅游示范选区”项目组会议,系统分析总结了《温泉志》《中共中央国务院:十四五期间全面支持“田园+康养+旅游”模式发展》以及去年夏季初步调查成果。结合丰富的雪山、森林、低海拔富氧以及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多吉院士在接下来的几天先后考察了波密县长青温泉、林芝县排龙温泉和拉月温泉、朗县九宫泉、加查县大象泉、桑日县沃卡和阿妈卡温泉、曲松县竹墨沙温泉,开展了温泉水质现场检测和样品采集,收集了每个温泉点的文化旅游资源。
在易贡考察
三、温泉康养旅游红色文化资源考察。川藏公路沿线有丰富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结合“两路”精神和川藏铁路精神,多吉院士带领项目组专门考察了通麦镇的川藏公路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十英雄纪念碑”,考察了易贡大滑坡地质遗迹、易贡茶场和将军楼遗址,为项目的红色文化康养部分奠定了基础。
至此,此次野外考察内容基本完成,通过以上三方面的调研和座谈讨论,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为拉月隧道施工热害问题提出了针对性意见,并对后期热害的处理和监测进行了部署;二是基本确定了“川藏铁路沿线温泉康养旅游示范选区”项目第一个示范选区,即充分利用拉月隧道热害热水,包括以易贡、波密、林芝(鲁朗)在内的集高原低海拔、森林、雪山(南迦巴瓦峰)、峡谷、富氧、地质遗迹、红色文化文主题的“中国藏东温泉之谷(暂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