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行业热点

山东省地矿局积极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提供地质资源服务保障

2017-08-06   来源: 山东地矿局网站

   山东省地矿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新旧动能转换部署要求,着眼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推动“五个转变”,实施“三个延伸”,努力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战略资源保障和地质服务支撑。

   加快推动“五个转变”,不断提高服务保障水平。一是由全面找矿向战略找矿转变。当前,矿产品需求结构发生变化,以煤炭、钢铁、水泥为代表的产能过剩导致相应矿产需求下降。新形势下,山东省地矿局调整优化矿产勘查结构,深入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点加大黄金等优势矿产资源勘查力度,加强晶质石墨等战略新兴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突出金刚石、钾盐、铜、铅锌、油页岩、地热、地下卤水等紧缺矿产资源地质找矿工作。今年上半年,全局新增黄金矿产资源量120.29吨,有色金属3.28万吨,金刚石54969.74克拉,石墨5.4万吨。二是由传统地质向生态地质转变。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深入推进,逐步把工作重点转向城市地下水污染调查、地质安全隐患调查评价等。积极协助国土、环保、农业等有关部门,开展重污染土壤调查评价,为治理和修复提供重要依据。开展全省重点区域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推进破损山体、地表采坑、采空塌陷区等地质环境调查和恢复治理。加强地质环境监测评价,开展全省地下水、地热及地质灾害监测与评价。突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选址等重点地质工作。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将城市地质工作延伸到县级城市和乡镇。今年以来,共开展环境地质调查、地热地质调查、农业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地质灾害及矿山地质环境勘查治理等各类地质项目849项,同比增加346项。三是由粗放勘查向绿色勘查转变。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统筹生态保护和地质工作发展,大力推进绿色勘查开发,主动避让生态红线,做到有进有退,将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勘查设计中突出环境恢复治理,调整或替代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工作手段和技术,研究和推广在环境敏感区减少环境破坏的地质勘查方法、工艺和手段,不断提高绿色勘查质量和水平。四是由单一地质向跨界融合转变。努力突破地勘行业发展壁垒,实施“地质+”跨界融合发展战略,拓展服务领域,推动地质工作与农业、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逐步与国土、科技、农业、环保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加强沟通,争取支持。加强与中国黄金、中地海外、山东黄金等大型企业的战略合作,拉长产业链条。加快推进互联网+地质,建设智慧地矿,系统挖掘整理建局以来的地质成果,构建地质大数据,不断提升地质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水平。五是加快由要素聚集向创新驱动转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加强人才、技术、装备、实验室等核心竞争力建设,确保在全国地矿系统始终保持领先优势。开展深部找矿理论技术、新能源勘查与开发技术等方面的科技攻关,重点实施深部金矿三维建模项目、深部干热岩资源探测及济南泉水保护研究。加强与地质院所合作,推进四个局属单位甲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不断壮大科技队伍,培育地质领军人才,计划三年内推出国家、省部级地质科技领军人才和“泰山学者”2名以上,获得黄汲清科学技术奖、金锤奖、金罗盘奖等重要奖项的青年地质科技人才3名以上。强化重点创新团队建设,依托深部找矿、浅层地温能、地热研究等科研平台,引进聚集高端人才。

   大力实施“三个延伸”,为产业发展拓展新空间。一是由浅层向深部延伸。加大深地资源探测研究力度,积极开展胶东地区深部金矿探测。在文登—牟平、招远—栖霞深部地热聚集区开展干热岩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试验研究、干热岩科学钻探、干热岩发电试验研究等。开展地下空间资源探测集成技术、地下空间地质三维模型建模技术研发,创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二是由陆地向海洋延伸。加强海洋地质机构建设,经省编办批准,近期成立了山东省海洋地质勘查院。围绕国家和省海洋资源勘探开发、重大工程建设、环境综合保护等重点任务,加强海洋地质调查与海岸带保护工作。协助省国土资源厅编制《山东省海岸带地质调查工作方案》,完成芝罘湾、威海湾、丁字湾1:50000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积极推进海岸带地质环境监测平台建设试点。三是由国内向国外延伸。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深化技术交流合作,推进澳洲、非洲资源基地和非洲缺水国家找水项目建设,扎实做好肯尼亚、塞内加尔、马来西亚等国外地勘项目,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努力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贡献。





上一篇:城市地质工作咋做?看北京地勘局2016年答卷

下一篇:高原地区多要素高分环境监测云服务在西藏开展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