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9 来源: 地质五队
12月的藏北大地寒风呼啸,在海拔4500米的拉果错湖边,雪花纷纷扬扬散落在帐篷上,地质五队地热项目“帐篷支部”的红旗正迎风飘展。数十台钻机、挖机响彻山谷的轰鸣声伴随着项目人员忙碌的身影。虽然他们早已被冻得脸发白、嘴发紫却依然坚守着岗位,坚守着地勘人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项目组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党建与业务“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理念,切实把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和地勘业务的能力。地热项目临时党支部结合地勘工作实际,认真制定学习计划及党建工作实施方案,固化每周集中学习制度。以党小组学习、青年理论小组学习、读书分享会、专题学习等集中学习方式,由党员同志带领青年团员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项目组年度集中学习达30余次,形成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50余篇。同时充分利用“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等线上学习平台开展学习,实现理论学习线上线下同频共振,营造出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项目组始终坚持把结合实际、突出特色贯穿“帐篷支部”建设全过程,积极搭建活动载体,确保野外党建活动有成效有特色。利用好红色资源,到噶尔县狮泉河烈士陵园参观学习,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组织“不忘初心 勇攀高峰”登山比赛,丰富项目组精神文化生活;和项目驻地青年代表队进行“庆七一”篮球友谊比赛,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营造浓厚的节日庆祝氛围;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组织集中收听收看二十大开幕盛况,认真聆听习近平总书记所作报告。项目组成员结合各自岗位工作实际,谈认识、谈感悟、谈目标、谈行动、表决心,并全文抄写二十大报告和新修订党章,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项目组充分利用好地勘优势资源,传承地勘优良传统。积极邀请中国工程院多吉院士参加项目设计评审及中期检查等工作指导,切身感受老一辈地质科学家的工匠精神,以地勘系统先进典型人物为榜样,不断汲取奋进的力量。项目组全体成员在工作中,以实际行动学习传承地质“三光荣”精神以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1243”高原英雄钻井队先进事迹,克服新冠疫情、高寒缺氧等种种困难,从年初持续战斗到岁末,跨越数千公里战线。在大量工作的基础上,基本查明噶尔—普兰沿线地热发育特征及新构造与地热控热控水关系,对重点区域,结合遥感物探等工作,初步查明地下热水储藏规模范围及地热成因模式等,较好完成了项目各项预期工作任务。
在项目组即将收队的时候,接到单位关于疫情防控导致拉果错工勘项目人员无法从拉萨出发前往的消息时,为不影响单位形象,确保工勘项目如期开展,地热项目全体成员一致表示要顾大局、识大体,立刻跨区域奔赴工勘现场投入新的工作。他们用行动展示了新时代地勘人敢担当、善作为的良好形象和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冬季的藏北高原气候多变,唯一不变的是每天都有大风。一般中午后开始起风,持续整夜,住宿的帐篷时常被吹的摇摇欲坠。夜晚的机台气温低至-20℃,大风呼啸而过,吹得人都站不稳,随风而起的灰尘给人快要窒息的感觉。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下,项目人员白天布孔、编录、采样,晚上加班整理资料,绘制图件……
这些80后、90后的地质队员们,朴实、勤奋、坚强、乐观,他们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亲人和朋友,在漫天星斗的夜晚,在风狂雪骤的晨昏,沐浴苦风凄雨,饮食荒凉寂寞,为了心心所念的地质事业,他们用脚印一步一步丈量着西藏的每一个角落,用忠诚和担当诠释着新时代地质“三光荣”精神,用信念和执着谱写出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让青春在雪域高原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