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8 来源: 区调队
罕见的“恐龙舞池”——恐龙足迹化石、恐龙实体化石…… 这些重大发现是区调队2023年开展藏东恐龙化石地质遗迹调查评价项目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长期以来,西藏一直被认为是没有恐龙化石的地域。早期的古生物化石调查主要是为了解决地层的年代问题,服务于基础性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发现的古生物化石种类和数量较少,主要为植物及无脊椎动物,与恐龙有关的遗迹化石更是甚少。
该项目2023年实施并顺利通过评审验收。项目组对调查区进行了多重地层划分对比研究,初步查明了调查区的岩石地层、层序地层、生物组合、沉积相和沉积环境等特征,初步查明了恐龙骨骼化石产出层位、赋存特征,判断为经过移位或水流搬运后沉积而成的异地保存化石;恐龙化石经鉴定主要有蜥脚类、兽脚类,新圈定25处爬行类(恐龙)化石产地、12处爬行类(恐龙)遗迹化石产地和1处真兽类(大象)遗迹化石产地, 评价出国家级恐龙化石产地2处,采获并修复了蜥脚类恐龙腓骨、桡骨、椎体等36件恐龙化石标本,还发现了植物化石、双壳类化石,由此构成了一个侏罗纪在昌都盆地以恐龙为主体的生物群落。
通过项目的实施,一是掌握了恐龙化石分布的地质特征,研究并分析了岩相古地理特征;二是圈定了3处恐龙化石发掘点,为今后探查、发掘和深入研究“西藏恐龙”提供了基础支撑;三是初步查明了藏东恐龙化石产地的威胁隐患和保护现状,抢救性采集、保护了一批恐龙化石产地,并提出了有效的保护建议和科学的开发方案,为昌都市保护利用地质遗迹资源,开发“恐龙”旅游产业经济,打下了基础;四是在探寻西藏恐龙化石资源潜力,研究恐龙繁殖行为和生活习性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五是该项目的实施是继第一次青藏科考以来,西藏本土地勘队伍,在古生物化石方面取得的重大发现和实质性成果,为推动西藏地勘队伍在古生物学相关领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