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当前位置: 首页>地质科普>地学知识

钼:生物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

2022-02-28   来源: 学习强国 张宁 路国慧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钙、铁、锌、硒等是人们熟知的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微量元素。而同样影响人体健康的钼元素似乎并未引起大部分人的重视。钼元素是如何被发现,又是如何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的呢?

钼是一种过渡金属元素。钼单质为银白色金属,发现于1782年,是瑞典科学家将亚麻籽油调过的木炭与钼酸混合物通过密闭灼烧得到的。但此后的100多年里,人们并没有把钼元素与动植物及人体健康联系起来。直到1939年,植物学家发现如果缺钼番茄就会生长迟缓,由此确定钼元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1943年,动物学家发现一些反刍动物食用了钼含量较多的牧草后,出现了钼中毒的症状。随后,在1953年又发现钼元素在哺乳动物的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20多年的探索后,科学家们最终确定,钼元素不仅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研究发现,大多数生物都需要含有钼元素的酶,其中最重要的一种酶是固氮酶。这种酶可以将氮转化为氨,使氮元素进一步通过植物体形成人体所需的有机物。固氮酶存在于各种细菌中,这些细菌生活在植物(比如豆类)的根部,可将吸收的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一种人体可以消化吸收的形式,并将其储存在植物体内。这样,人们可以通过食用这些豆类作物来获取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氮,进而在体内制造蛋白质。钼通过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生命体的生长,人体缺钼时,会出现呼吸急促、昏迷等症状,易引发严重的神经退化。钼是人体所必需的元素,极少量的钼就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但过量的钼会使人体产生过多尿酸,引发痛风、关节肿胀、肾脏受损等病症,还会导致人体发育迟缓、体重下降、毛发脱落等。

钼元素在自然界大多以辉钼矿的形式存在于各种岩石中,其中一部分随岩石经风化、搬运、堆积进入土壤。土壤中的钼可以通过根系进入作物体内,再经食物链传递、富集进入人体,进而影响人体健康。在我国,东北山区、华南南岭山区和滇西山地的土壤中钼含量相对较高,西北地区钼含量相对较低。在缺钼的农田中,人们施用钼酸铵作为微量元素肥料,能显著提高豆类植物、牧草及其他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另外,施用钼肥还可以显著降低果蔬中的硝酸盐含量,减少硝酸盐向亚硝酸盐的转化。钼在农业上的广泛利用,也为我国钼生产工厂废水、废渣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上一篇:正增长!我国去年产了多少矿?

下一篇:区调队承担的山南市四县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原始资料接收专家检查验收